
标题:装睡的智慧
有一天,我在沙发上假装入睡,心里却藏着一个小秘密。这不是因为我累,而是为了看看孩子的反应。我的儿子小明,正好放学回家,带着一脸的兴奋和疲惫。
小明一进门就看到我闭着眼睛,轻手轻脚地走过来。他想了想,决定不打扰我。于是,我偷偷睁开一只眼,观察着他的动静。没过多久,小明从书包里拿出今天的作业,似乎准备自己完成。我心中暗喜,这可是我所期望的。
尽管我在装睡,但我的耳朵却随时关注着他的动作。小明先把数学作业摊在桌上,仔细思考每一道题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的眉头越来越紧,显然陷入了困惑。就在这时,他悄悄地向我投去分析的目光,似乎在考虑要不要叫醒我。
我没有立即反应,而是继续假装沉睡。果然,他终于忍不住,自言自语:“妈妈不知道的话,我应该怎么做?”这时,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暖,孩子在努力寻找解决办法,并没有依赖我的帮助。这让我意识到,适当的“放手”能让孩子更独立地面对问题。
大约十分钟后,我轻轻“醒来”,看到他在努力解题的样子,忍不住微笑。我决定适时给予一些鼓励,帮助他找到正确的思路。经过一番努力,小明成功地完成了作业,脸上洋溢着成就感。
通过这次“小实验”,我理解到,有时候父母的“装睡”并非是无所作为,而是一种引导孩子独立思考、培养自主能力的智慧。